他是黄埔学生,亲历辽沈、平津战役逃出,为何率部到台湾后被害?_段沄_部队_段徽楷
在解放战争的后期,战局的局势几乎已经偏向了一个方向。国军的许多主力部队在接连的战斗中曾被彻底歼灭,重建的过程更是艰难,能够完整地撤往台湾的部队极为罕见,87军便是其中的例外。这支部队曾在辽沈、平津、上海、宁象等多场大战中经历了惨烈的战斗,却奇迹般地保持了建制,最终顺利撤至台湾。
由于部队中的许多老兵仍然坚守,87军的战斗力在当时可谓是国军的顶尖力量。蒋介石对能够带领部队作战的段沄军长格外重用,将他任命为台湾防卫司令部副司令,可以说他是台湾防御的第二号人物。在当时的形势下,段沄有望在几年后晋升为国军上将。然而,1952年8月,他却突然被秘密逮捕,经过审讯后,1954年2月,段沄被以“知匪不报”的罪名处决。这一事件令国军内部不少人感到困惑和不解,毕竟段沄曾多次带领部队冲破生死关卡,难道只是因为一个“知匪不报”之罪便做出如此严厉的决定?有人猜测,蒋介石可能是在进行军队的整肃,排除异己。
直到1954年后,来自大陆的消息才揭开了真相。段沄,1905年生于湖南衡阳,早年曾在黄埔军校学习,虽然是黄埔的一员,但他在军中一直未能得到重用。原因之一,是他曾追随程潜,甚至娶了程潜的女儿为妻。可是程潜在1928年被李宗仁等人扣押,麾下的部队被分裂,段沄也因此失去了依靠,只得开始自己寻求发展。
展开剩余77%一度,段沄试图依附于湖南的军阀何健,但未能得到重用。此后,随着全面抗战爆发,段沄终于找到了新的机会。他通过关系,谋得了一个后方职位——师管区主任,虽然这一职位并无多少战斗机会,但他却并未放弃,积蓄力量。
1944年底,在桂柳会战后,原先的独立95师伤亡惨重,人数不足1500人。段沄被派遣带领新兵补充,原本是一个简单的任务,然而,在与95师师长罗奇的接触中,段沄的才干得到了认可,罗奇推荐他担任副师长。95师是国军中的精锐部队之一,被称为“赵子龙师”,在重返战场后,段沄表现卓越,随即接任了师长职务。
随着战斗力的提升,段沄随部队到越南、台湾受降,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补充。战后,解放战争爆发,段沄带着改编后的95师投入了天津的战斗,一举攻占了华北的固安和胜芳,使得晋察冀一带的国军遭遇了不小的损失。此时段沄的气焰颇为嚣张,他甚至声称在战斗中自己一挺机枪都没有丢过。然而,随着战争的发展,95师并没有得到更多战斗任务,尤其在傅作义主导的“剿总”指挥下,段沄的部队并未参与过多的战斗。
然而,在辽沈战役中,段沄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,他带领95师加入了东进兵团的攻击,特别是在塔山的战斗中,段沄的部队表现得十分拼命,尽管友军的配合不到位,但他依然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少麻烦。尽管辽沈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,但段沄的勇敢表现让蒋介石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,并提拔他为塘沽警备司令兼87军军长。
87军的前身是国民党青年军208师,士兵大多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,并且装备了大量美械,属于蒋经国为加强军权所成立的精锐部队。因此,段沄能够担任军长,显示了蒋介石和蒋经国对他的高度信任。
在平津战役中,87军负责守卫塘沽港口。随着天津陷落,段沄迅速指挥部队通过海路撤退,几乎没有遭受重大损失。1949年上海战役中,段沄继续执行守卫出海口的任务,他带领部队成功撤退至舟山,在那里他被任命为舟山防卫副司令,负责守卫象山群岛。然而,随着解放军发起宁象战役,段沄再次带领部队撤退至舟山本岛。
1950年5月,在蒋介石的命令下,段沄开始秘密撤退。历经辽沈、平津、上海和宁象战役后,他成功四度逃脱,直到1952年8月,才被保密局逮捕。
1954年2月,段沄与其胞兄段复、妹夫谢小球、堂兄段徽楷一同被冠以“知匪不报”的罪名处决。这一决定在当时震惊了不少人。直到2008年,段沄等人的遗骨从台湾回到故乡衡阳,并安葬在烈士陵园,过去的秘密才逐渐浮出水面。
原来,段沄的堂兄段徽楷是地下党成员,解放战争后期他奉命策反段沄。最初,段沄并未接受,但段徽楷通过谢小球的帮助,最终说服了段沄加入地下党。利用职务之便,段沄将谢小球安插进部队,开始收集情报并传递给地下党。
然而,这一切最终暴露。在1952年8月,段徽楷在准备向中共地下党汇报情报时被捕。尽管段徽楷设法销毁了部分机密文件,但最终他和段沄一家三人都被秘密逮捕。经过严刑拷打,他们始终未泄露任何机密信息,最终被以“知匪不报”的罪名处决。
段沄、段复、段徽楷和谢小球的经历,正是隐秘战线的真实写照。为了国家和民族,他们毅然投身到充满危险的间谍工作中,虽然他们的事迹未必为大众所知,但他们无疑是伟大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